一)我國輪胎產業結構性產能過剩,產品同質化競爭嚴重。今年我國橡膠行業產銷有望繼續保持穩定增長,橡膠工業總產值將達到9500億元,增長10%-15%。其中,輪胎產量預計達到4.9億條,增長4%。我國已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輪胎制造國、出口國和消費國。
但同時,我國輪胎產業的同質化現象較為嚴重,單純追求量的增長和生產能力的簡單復制,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較低,中低端產能擴充過快,而高端輪胎供不應求。各企業為搶占市場,不斷提高促銷力度,導致輪胎出口的惡性競爭加劇,價格不斷降低,利潤空間隨之被擠壓,與之伴隨的遭受國外市場貿易保護的風險隨之增大。
這個問題,在經濟增速較快、市場需求較好的情況下,供需矛盾往往會被掩飾起來,一旦經濟增速回落、市場需求低迷的時候,供需矛盾就會逐步凸現出來,并最終影響產業的可持續發展。
(二)膠價預期下跌將為行業發展帶來利好。2009年1月-2011年11月期間,天膠期貨價格大幅上揚,價格從每噸1.2萬元暴漲至近4.3萬元之多,隨后價格重挫,在2012年8月時跌倒了18000元上下,此后天膠價格雖有所回暖,但仍處于低位。
今年2月份開始天膠價格再次呈走低趨勢,3月11日-17日這一周,國內橡膠價已環比下滑5.3%。而受東南亞產地天膠價下跌、化工原料價格的下降等雙重影響,橡膠價在五周期間的累計降幅達到了8%。如果今年的天膠價維持在2.5萬元/噸,那么與去年均價2.68萬元相比,同比會降低6.7%。橡膠占輪胎成本的60%,假設輪胎的毛利率為15%不變,那么2.5萬元/噸的天膠價會讓輪胎行業的銷售凈利潤率提升約2.6%,輪胎行業將迎來發展利好。
(三)加快進入高端輪胎市場為國內輪胎行業未來發展方向。我國輪胎行業對上下游的議價能力不強,面臨上游原料和下游整車廠的雙重擠壓,在勞動力成本不斷上漲的當下,只有進入高端輪胎市場,企業的凈利潤率才能得到根本提高,而產品研發和質量品牌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競爭力。
近年來歐盟相繼推出了多項技術貿易壁壘措施,包括機動車輛安全法規、REACH法規和輪胎標簽法規,大大提高了我國輪胎出口的成本和難度,而美國、巴西、泰國、哥倫比亞、墨西哥等國也先后對我國輪胎產品發起反傾銷等調查。在經歷了低端制造、“貼牌生產”的初級階段后,加快進入高端市場、加大自主品牌培育、提升產品附加值已成為擺在輪胎企業面前的重要課題。
為此建議:一是鼓勵國內輪胎企業技術創新,改進輪胎生產原料及配方,積極提高產品環保性能,大力提高產品質量,強化品牌意識,著力打造國際知名品牌,提高產品附加值,從“價格戰”升級為“品牌戰”;二是關注天然橡膠市場變化,探討建立橡膠穩定基金和國家橡膠資源調節機制,通過市場高拋低吸,建立商業庫存,平抑市場價格波動,使行業掌握價格主動權;三是適時抓住我國輪胎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機遇,推動結構調整,實施低碳經濟戰略,推動綠色輪胎產業化發展,實現從要素密集型向技術驅動型的轉型